协会动态

走近会员(43)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0

按:2023年,协会将把实地走访会员作为常态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消防行业社会组织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化消防安全治理格局,助力首都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1.png

3月10日下午,协会秘书长钟利智、副秘书长刘有霞来到常务理事单位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实地走访,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消防室主任马明山、技术负责人王彪、项目负责人李猛及项目组成员热情接待,并进行交流座谈。

座谈过程中,钟利智秘书长介绍了协会的基本情况、常态化开展“走近会员”活动,以及落实近期联合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开展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管理暨重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动员部署工作会”精神所做的工作,重点就2023年协会主要工作及活动、团体标准修订、“一系统三统一”培训体系和“N+1”培训模式作了详细说明,并诚邀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参与《电气防火检测报告编制指南》等团体标准的修订,以及相关专业分会的工作,为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马明山主任介绍了本公司的整体架构、运行模式及业务开展情况,对协会开展“走近会员”常态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集科技创新开发,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工程检测、监测于一体,秉承了中冶建研院优秀的科研底蕴及雄厚的技术实力,非常愿意参与《电气防火检测报告编制指南》《建筑电气防火检测评定规则》等团体标准的修订工作。在消防产品、消防设施维保、智慧消防、社会化消防培训等方面,希望借助协会首都社会组织的区位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供需平台的搭建,为会员单位赋能,实现共赢发展。协会换届以来的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会员单位队伍逐步壮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冶检测作为新当选的常务理事单位,将认真履行好职责,全力支持协会各项工作,为行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与协会携手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钟利智秘书长表示,通过走访对中冶检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冶检测的资源优势明显,消防业务板块和产业发展方向十分契合,希望今后通过更加深入的沟通交流,寻找合作的切入点与契合点,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座谈会期间,大家还就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现状、智慧消防发展前景、内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简称中冶检测),是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名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冶建研院)所属全资子公司。目前中冶检测拥有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建筑钢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钢结构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及冶金环境监测中心四个检验检测平台,并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攀枝花、雄安及马鞍山等地拥有属地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业务布局遍布全国。

图片2.png

中冶检测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700余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0余名、高级工程师100余名、工程师200余名,注册土木工程师10人、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14人、注册二级结构工程师7人、注册一级建造师12人、注册公路工程检测工程师85人;其中博士学历30余名、硕士学历300余名,本科学历300余名。

中冶检测秉承中冶建研院优秀的科研底蕴及雄厚的技术实力,多年来共主编、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200余项,承担重点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以螺纹钢等建筑工程材料为突破口,主导构建了我国建筑用钢标准体系,创立了我国核电站结构检测评估的技术标准体系。获授权专利6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数100余件,获软件著作权30余件,并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近50项。

作为国内土木工程及环境监测领域的大型综合性、专业性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中冶检测资质齐全,参数众多,业务类型涵盖各类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交通、铁路等建设工程检测、环境监测及评估、建筑用钢、耐火材料、金属材料及制品、矿产品、橡胶支座及减隔振产品、抗震支吊架、门窗幕墙、装饰装修材料、防腐材料、人防防护设备等产品及材料的检测、计量校准、仪器设备研发及销售、既有建构筑物检测鉴定、文史建筑检测鉴定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消防设施检测与安全评估以及认证服务。

中冶检测集科技创新开发,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工程检测、监测于一体,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在建筑、交通、冶金、电力、石油、化工、核电、人防、环境等行业及国家重点工程的检测、建筑技术攻关、检测设备的研发和检测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