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协会召开专家研讨会

0

12月12日,为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准确把握形势,找准发展方向,北京消防协会线上召开专家研讨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志强,副主任邱仓虎、汪彤,委员李建林、赵克伟、李翔、马恒、马恩强、伍林、赵新文、任壮、王景彪,特邀专家高伟、罗秀华、刘志、范强强、王大鹏、陈南、赵英然等19位专家,以及协会会长孙富、秘书长钟利智、副秘书长刘有霞、咨询部主任李玉涛参加了会议。

image.png

image.png

首先,刘有霞副秘书长介绍了《第五届理事会2021-2022年度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汇报了协会自脱钩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初步工作思路和总体安排。 

接下来,专家委员会吴志强主任组织与会专家,结合国家政策和其他协会做法,对消防行业发展规律和当前形势进行分析,对协会脱钩以来的工作成效和不足进行点评,就北京消防协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提出指导意见。与会专家对协会换届以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特别是经受住了脱钩、疫情的双重考验,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探索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消防行业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社会影响力和专业权威性不断提升。同时,也从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领域十四五发展规划,融入新时代、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即将召开的第五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建言献策。

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陈南建议,协会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建设,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协会专家等优势,帮助会员制定消防方面的企业标准。

非公党建领域知名专家,原西城区民政局副局长,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王景彪指出,理事会工作报告中要体现协会党支部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情况、组织生活会情况,以及监事会向理事会提出的工作建议等内容。同时,要重视党建在社会组织工作中的作用持续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充分与各区等街道建立联系。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北京消防协会副会长邱仓虎认为,协会理事会工作报告非常全面,过去协会在消防技术、咨询等服务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建议要通过品牌项目或示范工程,探索协会消防咨询服务机制,加强与各界的联系合作。

全国火灾事故调查专家、北京消防总队专业技术四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建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突出区位优势,与北京市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接洽,完善消防人才机制;二是要突出科技应用,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推动高科技产品研发、使用和推广;三是要突出基础工作,加强防火、灭火知识宣传,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原公安部消防局法规标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马恒表示,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要,要持续推进团标制定工作,可以联合其他协会商会,制定各行业消防安全团体标准。同时,要通过各专业分会,全面推进协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原北京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李翔提出,目前存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政府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救援队伍,建议协会为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提供技术、装配等方面专业指导,提升日常火灾处置能力。

原中国消防协会秘书长,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处长、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高伟建议,联合社区、物业开展居民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居民火灾预防能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智慧消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王大鹏表示,经历了创业初期艰难时期,协会从“动起来”到“好起来”,很不容易。建议将协会与其他协会交流合作等内容加入理事会报告。做好协会专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职咨询服务工作人员,及时完善协会运营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行业。

北京知诚社会组织众扶发展促进会会长,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任壮对协会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将分支机构准入、负责人选任及年度评价工作等纳入重点,夯实发展基础;二是除会费收入以外,探索协会收入多元化机制;三是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是协会发展的关键,系统梳理培训课程,咨询服务,团体标准等情况,关注专利问题,使用好协会无形资产;四是充分利用首都北京作为政策法规策源地、技术信息集散地、总部经济聚集地的区位资源优势;五是积极探索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开辟多渠道建言献策的工作机制,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协会相关意见和建议,推动消防行业高质量发展。

原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部长,总工程师,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赵新文强调,要开拓思路,与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制定标准,加强消防课题研究,对分会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增强协会专业权威性。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书记兼副所长,北京消防协会副会长汪彤认为,协会今后可以提升消防安全评估规范化机制,从行业自律角度出发,提升评估质量。同时,建议多开展各类消防科研课题。

原公安部消防局防火监督处高级工程师、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伍林认为,协会政治站位高,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做得不错。建议引导会员紧跟国家方针政策,抓好行业发展契机。组织专家解读国家政策方针,解答会员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挥专家的作用,根据专家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课题研究,系统开展消防咨询、培训等专业服务。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副研究员,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刘志分析了近期发生的火灾案例,提出消防设备设施的重要性,阐述了国际以及国内消防设备设施使用的现状,建议多多借鉴国际消防标准、消防技术产品生产经验等,不断完善国内消防标准工作建设,提升消防装备设备质量。

原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信息研究室原主任、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范强强建议,充分发挥协会团体标准的价值,加强《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指南》团体标准宣贯力度,对志愿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威行消防站等社会消防应急力量进行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业务指导。打通媒体渠道,为社会层面提供消防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各类消防技术问题。

原北京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赵克伟认为,自协会脱钩以后,防消结合的空间更大,《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应增加协会目前工作中的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等内容,希望协会做更多服务社会的基层基础工作。

原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处长,北京消防协会特邀专家罗秀华认为,北京消防协会关注社会需求,积极服务社会,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建议抓住社会的难点痛点,与北京市消防救援机构、民政部门联合开展社区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推进社会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北京消防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原北京消防总队总队长吴志强在总结时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认为协会有魄力、有担当,过去三年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效。希望协会多开展消防学术交流、论坛,促进消防、安防融合,加强与兄弟协会间交流和合作,不断完善各方面工作机制,相信协会在新征程上将大有作为。

研讨会结束时,孙富会长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在年终岁尾和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协会指点迷津,指引方向。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一如既往,为协会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协会将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断努力探索,积极搭建社会化消防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协会优势,做好政府职能补充,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努力为首都消防事业贡献协会的一份力量。